第三十章 新的岗位,新的目标(1 / 2)

加入书签

初秋的风带着几分清爽,吹进成功乡程王庄小学的校园。肖兴背着教案夹,走进六年级的教室,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数学公式,阳光透过窗户,在课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这是他来到程王庄小学任教的第一天,担任六年级语文老师,而与他搭班的,竟是自己初中时的班主任贾进步老师 —— 如今的学校负责人。

“贾老师,没想到这么多年后,还能跟着您一起工作!” 肖兴握着贾进步的手,心里满是激动。贾进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肖兴,你当年就是个踏实的好学生,现在来教六年级,我放心。” 这份意外的缘分,让肖兴对新工作充满了憧憬,也更添了几分干劲。

在教学上,肖兴格外用心。他知道六年级是毕业班,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每天除了认真备课、上课,还会利用午休时间,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补课。他的语文课从不枯燥,会把课文编成小故事,带着学生们在文字里 “旅行”;遇到难理解的古诗,他会配上简单的手势,让学生们边唱边记。学生们都喜欢这位亲切的肖老师,下课后总围着他问东问西,连以前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愿意主动跟他分享心事。

除了教学,肖兴还主动承担起学校少年先锋队的工作。他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内容从安全教育到传统文化,每期都办得有声有色;他带领少先队员去村里的孤寡老人家里帮忙,扫地、擦玻璃、读报纸,老人们笑得合不拢嘴。贾进步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满意,在一次教职工会议上,当场宣布:“肖兴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少先队工作搞得出色,从这个月起,按班主任待遇给他发工资!”

到了假期,学校安排六年级补课,贾进步又跟肖兴说:“补课期间,学校每天给你两元补助,你多费心,争取让孩子们考个好成绩。” 两元钱在当时不算多,但这份认可,让肖兴的干劲更足了。他每天早早来到学校,给学生们梳理知识点,批改作业到很晚才回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辜负贾老师的信任,更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前途。

肖兴的家在桃花岭村,距离程王庄小学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 村里人都说有五里地,其实走小路也就三里。程王庄小学坐落在村北头,站在校门口朝北望,巍峨的紫金山仿佛就在眼前,云雾缭绕在山尖,像披了件轻纱,其实离学校还有一里地。闲暇时,肖兴总爱站在门口看山,心里想着:等周末,一定要带飞云和孩子来爬山。

程王庄小学不大,一至六年级各有一个班,总共才六七个老师。除了贾进步和肖兴,还有一位叫龚军的老师。龚军个子高高的,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跟人闲聊,但教学却是一把好手,尤其擅长数学。他教三到六年级的数学,每个班的成绩在乡里都能排上名次,除此之外,他还兼任学校的会计,管着学校的账目,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从不出错。肖兴有时候遇到数学教学上的问题,会去请教龚军,龚军虽然话少,但会耐心地给他讲解题思路,两人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同事。

就在肖兴的工作顺风顺水时,家里却出了意外情况。他如今住的老房子是父辈传下来的,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房顶毫无征兆地往下沉。那天下午,住在邻院的堂弟肖峰正在家里做木工活,突然听到 “嘎吱嘎吱” 的响声,跑出来一看,发现肖兴家的房顶正慢慢往下塌,连忙扛着一根门框冲过去,死死顶住下沉的屋顶,大喊着让屋里的飞云抱着孩子赶紧出来。

等肖兴放学回家,看到家门口围了不少邻居,堂弟肖峰在门框下支上一个石墩,将房顶顶住使它不再继续下沉,心里顿时安心不少。“多亏了肖峰,不然房子塌了,后果不堪设想。” 邻居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肖兴走到堂弟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眶都红了:“肖峰,这次真是谢谢你了,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虚惊一场后,肖兴看着破旧的老房子,心里明白:建新房已经迫在眉睫,再住下去,迟早会出大事。可建新房需要一大笔钱,他刚调回本地,工资不高,家里的积蓄根本不够。好在他自调回来后,就跟堂弟肖红在桃溪村北合伙开了个煤场,虽然生意不怎么好,偶尔能赚点零花钱,但聊胜于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