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随机分析终将弥合理论与工业的鸿沟(2 / 2)

加入书签

采购部李芳同样无力的苦笑。

“那现在怎么办?”

技术部老城神色凝重,搞技术的他知道,宝钢现在的技术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并非他们的材料达不到标准,只是他们的材料过不了东瀛检测机构的检测,其中的猫腻大家心知肚明。

他前几天还听说宝钢有一批钢材被扣在了东瀛海关,就是因为没有通过东瀛检测机构的检测,到现在都还没出关,其中各种费用加起来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

可知道归知道,他们还是没办法用宝钢的钢材,否则要是有人曝光他们使用了没有达到检测标准的钢材,可想而知舆论会变成什么样。

大家并非这个行业的专家,他们不清楚具体参数,也不想知道,也不应该由他们知道,所以即便宝钢的钢材实际达到了标准,也无法消除他们的恐慌。

“跟德国那边谈谈。”

王建国冷哼一声,“新品延期就延期,同样的价格,我们为什么不用德国货,要去买东瀛鬼子的?”

德国与日本在钢材上的技术是相差无几的,他们之所以选择从东瀛进口钢材,而不是德国,是因为德国钢材价格更贵,但现在,也不是考虑贵不贵的时候了。

李芳点头,这已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前几天我们采购部就已经在接触了。”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建立自主检测体系!”

老陈唉声叹气,深刻的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哪有那么容易,想要获得国际互认资质,除非能够在技术上领先他们。”

王建国摇头,不想去谈这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华夏如今的确强大起来了,但他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华夏目前还处于追赶阶段。

……

陈辉处理好蔻依的事情,化学院的周振教授就出现在了医院门口。

不止是周教授,王启明和一位陈辉有些眼熟的数学院教授也在一旁。

“陈教授,你学生没事吧?”

周教授热情的问候道。

“皮外伤,没什么大事儿。”

“我前些天给学校提了个建议,禁止校外车辆入校,陈教授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

陈辉哑然,他还以为对方是要来谈学术的事情。

吴文岳却懒得理这些事情,拿着草稿纸来到陈辉面前,神色激动的问道,“陈教授,这个式子是你写的吗?”

陈辉点头。

吴文岳手中的草稿纸他很眼熟,正是前几天在化学院实验室里随手写的。

“果然是你!”

周振大喜,看过监控的他知道,陈辉从进入实验室到最后出来,总共也不到十分钟,可就在这十分钟内,这家伙竟然就解决了困扰他们几年的问题?

吴文岳也精神一振,目光灼灼的看向陈辉,指着草稿纸上的式子说道,“引理2.4的绝对连续性证明,这里跳了37步,我补了三个小时仍缺一环。”

“您卡在Skorokhod积分的变分不等式。”

陈辉四处找了找,想要找些纸笔来,却发现这里是医院,并不是他熟悉的办公室。

王启明也打断了准备在医院门口讨论的陈辉两人,“我们找间会议室吧。”

索性两人才刚开始讨论,否则灵感迸发时就不好打断了。

δu=∫0TutδWt∫0TE[DtutFt]dt

会议室中,陈辉写下传统Skorokhod积分的数学表达式。

吴文岳急切插话:“但非适应过程ut的dtut无定义。”

陈辉没有回答,只是在上面的式子下方,再写了一行式子,δu=n→∞limk=1∑nξkΔWtk∫0TDt+utdt

“我引入了右Malliavin导数!”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吴文岳欣喜若狂,陈辉天马行空的证明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以前从来没想过,数学还可以这样玩。

周振和林浩在旁边呆呆的看着,已全听不懂两人在说些什么了。

王启明就不一样了,已经放弃数学道路的他索性就没听,此刻正老神在在的在一旁看着激烈讨论的两人,想到了自己千里北上的事迹,骄傲感油然而生。

我真睿智!

王启明感觉自己胸前的红领巾都更鲜艳了几分。

“您试图用Clark-Ocone公式,但忘了它的适用条件……”

等周振林浩两人回过神来,发现陈辉他们讨论的内容已经完全听不懂了,有种上课走神后就再听老师讲课时的感觉。

吴文岳陈辉两人一问一答,眨眼就是几个小时过去。

终于,当所有疑问得到解答,吴文岳抓过草稿的手指关节发白,“所以……湍流预激发的非适应过程……”

陈辉点头,拿出手机,播放了某钢厂RH精炼炉内氩气泡爆发慢镜头。

“看这微秒级的涡旋预形成。”他暂停在23.4ms处,迭加自己模型的预测曲线,“我的框架捕获了未来的信息!”

“后生可畏啊!”

吴文岳眼中满是欣慰和激动。

陈辉摇头,“我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您当年在《应用概率》第4期的论文说过,随机分析终将弥合理论与工业的鸿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