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各方反应(1 / 2)

加入书签

“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

袁新毅看到封面的论文题目,微微挑眉,没想到他才离开理论数学界一个多月时间,就有人做出了如此轰动的成果。

但很快,他就看到了这篇论文的作者。

“陈辉?”

袁新毅感觉头皮有一道细密的电流闪过,一阵发麻。

他原本以为陈辉说要研究黎曼猜想只是为了敷衍神盾局的权宜之计,没想到,这才两个月时间,他竟然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照这样下去,证明黎曼猜想还远吗?

他才忽然觉得,或许,陈辉说的计划并不是欺骗神盾局,而是他原本就准备这样做。

“第三个千禧年难题已经遥遥在望了吗?”

袁新毅暗暗咋舌。

他见过不少天才,他本身也是不世出的天才,但像陈辉一样可怕的人,他却是从来不曾见过。

也正因为如此,他必须让这样的天才回到国内。

不过现在,他决定还是先看看这篇论文。

袁新毅下载下来论文,就在办公室打印机上打印出来,也顾不上休息,开始认真的研读起来。

燕北大学,田阳也才刚从论文中抬起头来。

叹为观止!

每次看陈辉的论文都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情绪。

“那个小家伙莫不真是欧拉高斯转世?”

田阳胡思乱想着。

不过他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就算是高斯欧拉来到现在这个时代,面对已经进化了不知道多少的数学,他们也不一定能比陈辉做得更好。

“一定要保护好他!”

田阳望着窗外阴沉的天象,喃喃自语。

清华大学,

邱成梧和云伟同样在看数学年刊的论文。

云伟面色古怪的看向邱成梧,前两天邱成梧还说什么“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无限,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但看起来,陈辉好像真的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还是低估他了。”

“好强的小家伙!”

邱成梧难得的承认自己看走了眼,他现在忽然相信陈辉真的能够摘下那颗数论领域最耀眼的明珠。

可惜老师已经不在了,否则,若是老师知道,当年那个他让他去完成的课题,被他的徒孙完成了,不知道会不会感到欣慰。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数学研究所IPAM,

陶哲轩看着官方通告,怒火在胸中燃烧。

NSF停掉了IPAM的科研经费,如今账上的经费已经只够维持几个月的研究。

菲奖得主的科研经费都被停了,这是他以前从来都没想过的事情。

通常来说,数学研究的投入比其他领域研究要少很多,产出却往往不错,比如零几年他们IPAM做出的压缩感知,如今在医疗图像领域广泛应用,为社会创造出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陶哲轩噼里啪啦的在键盘上敲击,发布帖子在网上抨击,希望通过引起舆论争取经费。

不过发完帖子的他也颓废起来,瘫坐在椅子上,一时不知该何去何从,回顾过去的几十年,好像他们值得说道的也就这么一个成果。

当然,是指有经济效益的成果。

可基础数学研究就是这样,基础数学研究的价值,不能靠“看得见的回报”来衡量。

并且这次的事情很复杂,即便他长袖善舞,是数学圈内的交际花,但这件事太大,他的人脉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之所以站出来声讨,也并非是为了自己,作为菲奖得主,他想要拉到赞助还是有办法的,但NSF对IPAM的赞助,是很多年轻学者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而这个阶段,是挖掘年轻学者们潜力的最佳时间,他当年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如果没有NSF的赞助,很多年轻学者在成长之前就会夭折,长此以往,基础数学领域就会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

NSF这样的做法正在摧毁数学研究。

呼,总而言之,如今阿美莉卡的学术环境已然急剧恶化,越来越难了。

作为互联网红人数学家,他的博客引起了不少讨论,有质疑,有支持。

陶哲轩也没有因为质疑就生气,有讨论就有热度,至少他的目的达到了。

平复心情后,他打开数学年刊官网,按照惯例,今天是最新一期数学年刊发布的时间。

经费的事情的确很让人糟心,但他明白,学术才是他立身之本,无论外界的情况多么糟糕,都不能放弃学术研究。

“孪生素数猜想证明?”

“陈辉?”

刚打开最新一期数学年刊,陶哲轩就被震住了。

“那个家伙也太妖孽了吧!”

陶哲轩暗暗咋舌,按照这个速度,恐怕黎曼猜想也很快就要变成黎曼定理了。

他也研究过孪生素数猜想,还改进了张一堂的筛法,将素数间隔从七千万缩小到246。

但他自己也知道,这已经是那个方法的极限了,想要证明孪生素数猜想,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他果断放弃了。

正因为如此,他比其他数学家更能理解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难度。

没想到陈辉只用了两个月时间!

当时舒尔茨与陈辉交谈时,他也在场,自然知道陈辉原本的下一步计划是研究可控核聚变。

研究黎曼猜想不过是临时起意,也就是说,他真的可能,满打满算也只研究了两个月,就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一年一个千禧年难题,光拿克雷研究所奖金就够了,还要什么研究经费。

太变态了!

陶哲轩苦笑摇头。

但很快,他忽然眼前一亮。

树挪死,人挪活,既然阿美莉卡学术环境急剧恶化,那为什么不换个地方呢?

“比如,华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