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2 / 2)

加入书签

直到这一刻,拾光正式官宣的消息,迅速屠版了各大新闻,报社和网站热搜。

也让整个影视圈彻底陷入了疯狂!

“3D?还是科幻?还是《流浪地球》?”

这是许多业内人士脑海中第一时间冒出的三个惊叹号。

“疯了!拾光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某资深制片人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喃喃自语,3D技术本身在好莱坞都还处于探索阶段,IMAX影厅在国内更是屈指可数。

投入巨资做一部纯国产的3D科幻大片?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像是一场豪赌。

“他们的‘流形’引擎是什么东西?听都没听过。是噱头还是真家伙?”

特效领域的专家们第一时间捕捉到了技术细节。

“河图”引擎凭借《源代码》的视效已证明了实力,但“3D实时渲染核心”?这几乎是在挑战当前主流软硬件的极限。

怀疑的声音在专业技术论坛上悄然蔓延:

“硬件支持得了吗?会不会到时候只有几个镜头勉强算3D?”

不少同行带着审视和些许看好戏的心态,这也是当前的主流观点。

“《流浪地球》?选这个IP改编,是不是太夸张了?”

一些熟悉刘慈欣作品的圈内人则是忧心忡忡。

书中跨越千年的宏大叙事、冰冷的宇宙法则、残酷的社会选择,浓缩成一部两小时的商业电影?难度系数堪称地狱级。

更别提它还打出了“国产首部3D科幻巨制”的名头,甚至背负着“科幻崛起”的沉重期望……一旦失利,结果恐怕会让洛珞跌落神坛。

公告发布后的数小时内,相关词条如“流浪地球”、“洛珞新作3D科幻”、“拾光映画新项目”如火箭般冲上热搜榜顶端,稳稳占据了前五名。

“3D科幻电影”这一关键词本身甚至空降热搜前二十,彰显着其稀缺性带来的爆炸性话题度。

主流媒体的谨慎报道:

权威媒体以“重磅官宣”、“开创性尝试”、“华语科幻新篇章”等词汇进行报道,行文虽振奋却也带着审慎的观察口吻:

“…该项目旨在挑战前所未有的技术高度,有望填补国产3D科幻电影空白,但其面临的制作、市场及审美接受度挑战亦不容忽视。”

娱乐新闻则热闹得多。

“洛刘二搭!奔赴星际之恋还是末日拯救?”

“独家探秘‘流形引擎’,拾光黑科技如何颠覆3D观影?”

各种吸睛标题层出不穷,焦点集中在主创阵容、技术噱头和未来可能的市场影响上,挖掘着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

让人意外的是,科技媒体的关注度丝毫不弱于娱乐媒体。

“河图引擎再进化?独家解析拾光‘流形’子模块对实时3D渲染的意义”、“国产3D电影技术破局?拾光新片背后的挑战”等报道。

尝试从专业角度解读“流形”引擎可能的技术路径和市场潜力,引发了技术爱好者和从业者的热烈讨论。

不少IT行业的人也加入了讨论:原来时光科技除了河图,还在搞更猛的?!

而最为激动的还要是原著党的书粉和科幻迷了。

“啊啊啊!洛神你终于对它出手了!”

“居然是《流浪地球》!原著粉狂喜!”

“洛珞+刘艺菲+大刘!这是什么神仙组合!”

“3D!国产!硬核科幻!哭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洛珞和刘艺菲的粉丝群陷入集体狂欢,公告截图被疯狂转发,#洛珞流浪地球##刘艺菲高亚楠后新角色#等话题迅速形成。

相比那些懂行的圈内人,这些粉丝观众则要更加看好。

拾光过往作品建立起的信任感,让他们对这部开山之作充满信心和期待,无条件的支持声浪最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