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赴戎(1 / 2)

加入书签

这样大的动静,便也不再是巴珲德想瞒便能瞒得住的了。

巴珲德狼狈不堪的逃窜出十几里外,才敢扎营。

一番清点人马,当时向长白山进发时部下足五千余人,如今只剩不到两千,还折了全部大炮。

他坐在军帐中,面色灰败,帐内一片死寂,只余他一人机械的落笔沙沙声。

纸上墨色仓卒深浓,但内容………

“反贼聚众万余人,皆持妖铳,炮利如霹雳,仿明末流寇,驱百姓为盾,凶悍异常,于大军开拔后偷袭吉林。”

“我军迅速回援,却遭遇数千反贼埋伏,血战三日,毙敌近千,因贼寇火器诡异,暂退以待援军!”

是的,巴珲德选择将起义军大吹特吹一番,试图推卸责任。

这封战报不再由盛京那边过手,而是经驿站六百里加急,五日后送至京城。

康熙看完巴珲德的奏折,气的破口大骂。

“吉林城丢了多少日了?现在才报!还敢谎报军情!”

“他当朕是老糊涂吗!?”

“传旨,给朕传旨!”

康熙摔了奏折,猛地起身,感觉头脑发昏,被迫扶住桌角缓了缓,然而心里的怒火却越烧越旺。

他不是久居深宫的傻子皇帝,昔日亲征三藩,平定边疆,精明且熟知军务,自然知晓真正的战场流程是什么样子的。

吉林城陷落如此重大的事件,巴珲德作为军事主官,理应在第一时间就派出多路信使急报朝廷,否则便是欺君,渎职。

更别提这带着推诿责任,夸大敌情,且明显是隐瞒不住了才上报的奏折,这无疑是在挑战康熙的智商。

“真有上万反贼,他吉林将军是干什么吃的,能让贼人在眼皮子底下聚起这般声势?!”

“若真毙敌近千,为何城池未复,反倒折了全部大炮,狼狈逃窜?!”

“还‘暂退以待援军’?朕看他是被贼人吓破了胆,连滚带爬地逃了回来的!”

康熙连连又将御案上茶盏镇纸砸了出去,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只觉得指尖发麻,呼吸不畅,只能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着吉林将军巴珲德,即刻革职!锁拿进京!”

“着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辖吉林军务,盛京将军费扬古协理,调蒙古科尔沁部骑兵三千,京师火器营一千,即日开赴吉林!”

“告诉萨布素,朕不管他用什么法子,三个月内,朕要看到那个匪首的人头!”

跪在地上的梁九功连忙爬起来往外走。

与此同时,溃散的清兵和不愿被反贼统率的士绅开始从吉林逃往周边的宁古塔和盛京,各种夸张的流言亦开始扩散。

当然,平民百姓对于起义军,那是敲锣打鼓的欢迎。

甚至茶馆子里说书人都紧跟时事,讲起了起义军的事迹,醒木一拍,信口拈来。

“话说那长白山出了一支义军,首领乃九天玄女下凡,手持雷公凿,专劈贪官污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