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 晋级(2 / 2)
许宣顺着自己的思维延伸下去,佛家说空,仙家讲无,这俩在字面意思上差不多。如果这空和无运用在人性上,那便是说人性本无善恶;但根据摩尼所说,人性是分善恶的,且明教便是善的代表,存在便是为了扫清世间的恶。
可善恶有什么标准?
小青觊觎青白双剑,强行盗取被打成重伤,娘子为了给小青报仇又杀了打伤小青的人,真武大帝为了‘主持’正义又将娘子抓获...
这一连串中,到底谁是善,谁是恶?
虽然自己心中一直以为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善’,可不还有‘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句子么。
再说了,世间许多事情中善恶乃是并存的。譬如说,某人生下个儿子长大后为祸乡里,某人多次劝说无效之后怒而杀了儿子,那他这是善还是恶?
更有个‘劫富济贫’的词语,这是善还是恶?在贫看来是大善,但富就该被劫么?
许宣越想越多,赵佶也因为许宣对‘空’的理论而陷入沉思中,高俅一直呆呆的看着赵佶,如果赵佶没有动作,他是不会动的,只有赖布衣仍是带着笑意看着许宣。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许宣脑海中不停浮现两世为人所见,各种人们评说的善事,恶事交替循环。
说是善事,是基于人在睹此事能带来自我感觉好的能量;反之,说恶事,是因某事让人自感有负面的能量。
至于由此延伸到人性善或恶,性善也好、性恶也罢,往往都未能对人性善恶的两个层面的含义作一必要的分疏。
断言人性善,是基于人性在状态的完备,即人性是完善的,没有缺陷。断言人性恶,是基于现实经验的考察。性善说是一种应然判断,即人性应该是善的,而性恶说是一种实然判断。
而如何判定应然和实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文中有不同的标准。人性的表现形态是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因为人的生产是自由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全面的,所以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特征。一切违背这一根本属性的只能说非人道,但不能以善恶区分。
其实哪有什么善恶,能量又岂有好坏,一切不过是在人心而已。
对,就是人心。
许宣猛然抬头瞪大眼睛,脑袋如醍醐灌顶般清醒,全身所有的毛孔都张开,贪婪的吸收着空气中的清新分子,这感觉太爽了。
赖布衣忽然惊奇的看着许宣,感受到他的目光,许宣上下打量了一下,却见脚下一股薄雾生成,慢慢的包裹住自己。
薄雾在身边徘徊,让他觉着身体轻盈不少,心中仿佛是闻听到天大的喜事般畅快,他闭上眼睛好好的享受这感觉。
接着,一股红色光芒似火焰一般从身体里透出,一旁的高俅见到这情景,马上起身护在赵佶面前准备高呼护驾,却被眼疾手快的赖布衣出手制住。
但高俅带起的风声和响动还是惊醒入定的赵佶,让他目睹了许宣全身着火的一幕。
说是着火,但坐得这么近却感受不到一丝热量,他转头狐疑的看了看赖布衣,赖布衣忙凑过来小声说到:“回皇上,仙长这是顿悟了,修行又上一个层次。”
赵佶羡慕的不得了,又关心的问到:“仙长不会不管朕,就这么飞升了吧。”
赖布衣摇摇头劝到:“皇上放下,无极明尊若是要飞升,他之前就不会在皇上面前现身。”
“如此就好。”赵佶放下心来,起身后退几步,仔细观察这难得一见的顿悟奇景。
薄雾越来越厚,火光也逐渐睁大,一红一白两种物事围绕着许宣的身体相互追逐嬉戏,好似游龙戏凤一般。
嬉戏一会,火光和白雾相互分开。白雾将火光完全包围,景色又是一变,端的如‘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一般,带给赵佶几人不小的震撼。
白雾围着许宣转了一会儿,化作两条雾龙,慢慢从许宣的鼻孔进入,最终消失不见。
许宣猛然睁开眼睛,眼中的金光让赵佶和高俅二人心中一寒。
赖布衣顿了一下上前贺到:“恭喜无极明尊修行精进。”
↑返回顶部↑